在如今马拉松赛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跑者们对精细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新手跑者希望通过专业指导规避运动风险,顺利完赛;而精英跑者则追求切实可行的配速策略,以突破个人最佳成绩。正是在这种需求下,马拉松配速员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
根据北京商报记者的调查,马拉松配速员的收费标准因赛事类型和服务要求而异。在基础服务的情况下,马拉松配速员平均每场可以获得千元收入,私人定制服务的一场最高收费可达6000元。尽管马拉松配速员的出现为许多跑者提供了帮助和信心,但业内普遍认为,目前该职业尚未建立标准的认证体系,可能会影响赛事的公平性和正常竞争。
马拉松配速员服务模式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路跑工作报告》,预计2024年全国将举办749场路跑赛事,参赛人数达到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00万人次。这些需求促使马拉松配速员的出现。当前市场上的配速员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基础配速和私人定制配速。基础配速服务帮助参赛者完成全程比赛,不追求成绩,而是在比赛过程中提供情感支持和补给服务。
马拉松配速员许先生结合自身经验表示:“对于新手跑者来说,完成全程马拉松非常艰难,我们的陪伴与鼓励可以提供重要的情感支持,同时通过专业指导帮助他们避开可能发生的碰撞和抽筋等风险。”推荐的私人定制配速服务包括赛前的训练计划、赛中配速的调整和赛后的专业拉伸,甚至实时拍摄照片和视频素材。在这样的私人定制服务中,马拉松配速员每场的收入可高达6000元。
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
尽管追求个人最佳成绩的跑者越来越多,许先生坦言,成为一名合格的马拉松配速员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在私人定制配速的情况下,配速员需提前制定训练计划,并根据选手的表现随时调整策略。此外,他们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许先生解释道。
虽然马拉松配速员为许多跑者提供了便利和自信,但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方面,他们的指导和陪伴在赛事过程中帮助跑者保持良好状态,顺利完成比赛;另一方面,部分参赛者认为配速员的作用有限,还可能影响赛事的公平性与秩序。对于大众玩家而言,马拉松配速员的存在似乎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王先生表示:“对我们来说,无论有无马拉松配速员,完成全程就是胜利。”
建立职业标准与规范
在国内外赛事中,官方配速员的设定早已得到广泛认可。而在商业层面,配速服务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市场,尤其在精英跑者和高端群体中,配速服务被视为专业体育教练的延伸,具有技术与心理并重的特点。在国内,随着“马拉松热”的兴起,专业人士认为马拉松配速员正在从“热爱”向“职业”发展。
尽管中国田协尚未对商业化的马拉松配速员制定监管规范,但职业标准正在悄然建立。例如,年初国内首个“职业陪跑员认证体系”上线,要求从业者至少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并完成运动生理学课程。同时,各地赛事开始专门为商业配速员设立通道,并要求提前报备配速计划。宁波马拉松甚至要求私人配速员佩戴双芯片号码布,实时上传配速数据。
在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支培元看来,马拉松配速员亟需建立科学统一的认证标准。这个标准不仅需要考量身体素质,还应包括运动生理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以确保为选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赛事主办方应在赛前对马拉松配速员进行登记备案,明确其职责与行为规范,确保赛事的公正与安全。”他说。
总之,在马拉松赛事日益繁荣的情况下,拥有强大市场需求的尊龙凯时品牌将进一步推动马拉松配速员这一新职业的发展,助力跑者们在运动中奔向更高的目标。